图片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为准备第二次战役,志愿军党委会于10日在大榆洞召开。彭德怀说:“麦克阿瑟虽遭到第一次战役的打击,但美军主力未受损失,同时他对我军的兵力还不清楚,所以,肯定还要向鸭绿江大举进攻。我军虽在兵力上占优势,但装备太差,如和敌军死拼硬顶,肯定要吃亏。不如先避其锐气,故意示弱,边打边退,迷惑敌人,诱其深入。我军可以后撤30至50公里以分散敌人,然后在运动中寻机歼敌,这是我军的拿手战术。我们要在清川江畔钓大鱼!”大家赞同彭德怀的分析和设想。
三天后,在大榆洞,志愿军司令部又召开第一次志愿军党委扩大会议,除志愿军党委成员外,第38军军长梁兴初,第39、第40、第42领导和志司(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部的简称)各单位有关领导参加会议。会议确定:“我们仍采取运动战、阵地战、游击战相结合,内线和外线相结合的方针”,采取“内线作战,诱敌深入,各个击破和歼灭敌人”。主力后撤至第一次战役比较熟悉的地区休整和构筑反击阵地,以逸待劳;以小部分兵力与敌保持接触,故意示弱,骄纵敌军和诱敌深入,将西线之敌诱至大馆洞—温井—妙香山一线地区,东线诱至长津地区,然后突然举行反击。如果敌军不进,志愿军就打出去。
但是,第二次战役到底应采取什么方针?中朝苏三方是有争论的。朝方和苏联驻朝鲜军事顾问瓦西列夫主张志愿军应继续向清川江以南追击敌人,不同意后撤几十公里。在与朝苏方面争论后,彭德怀致电毛泽东,如实反映情况。
11月15日,金日成和苏联驻朝大使史蒂柯夫到大榆洞。在召开的会议上,史蒂柯夫说:“中国党过去已消灭了强大的敌人,证明是完全正确的,不能有任何怀疑。”彭德怀后来回忆说:“他们当时忽视了在武器装备上敌优我劣的具体条件,极力主张乘胜追击。我们当时如果不坚持自己的意见,而同意他们的意见,那肯定不会取得第二次战役那样大的胜利。”
会后,彭德怀命令各军把清川江、大同江以北的德川、戛日岭、杜日岭、球场之间的地区全部让给“联合国军”,给他们一点甜头,诱其上钩。
彭德怀胸有成竹,镇定自若,对司令部的人说:“要诱鱼上钩,你必须让鱼尝点甜头。麦克阿瑟吹嘘说他从来没打过败仗,看看这次战役究竟谁能把谁吃掉。”
“联合国军”的试探性进攻很谨慎,从6日到16日仅向北推进了9至16公里,离志愿军预设歼敌地区还有相当一段距离。于是,彭德怀命令诱敌各部队从17日起停止向前出击,继续北撤,让敌人放胆前进。
东西两线志愿军在后撤过程中,故意丢弃一些装备物资,制造“狼狈撤逃”的假象,并向被释放的美军战俘透露消息:“志愿军粮食供应困难,准备撤回国。”
对志愿军的后撤,麦克阿瑟和华盛顿当局都认为志愿军是“怯战败走”。他们估计志愿军只有6至7万人,并且这些部队没有得到很好的补给,补给的困难和寒冷的天气可能是他们撤退的原因。麦克阿瑟还认为,他的空中轰炸会使鸭绿江以南地区成为一片焦土。
从18日起,第8集团军全线快速向北推进。至21日,全部到达其预定的攻击开始线。东线美第10军认为对面志愿军只有一两个师,于是令各军快速北进。
11月21日,美第7师第17团进至鸭绿江边的惠山镇,这是美军到达中朝边境的第一支也是唯一一支部队。军长阿尔蒙德专程赶到惠山,以鸭绿江对面的中国地方为背景,与第7师一些军官合影,以示祝贺。
南朝鲜首都师和第3师向图们江推进,美陆战第1师已到达长津湖南岸的下碣隅里及以北地区,并准备继续向江界方向推进,掩护西线第8集团军的右翼。
11月23日,美国感恩节。麦克阿瑟让他的士兵美美饱餐一顿丰盛的火鸡宴。士兵们开玩笑地说:“吃饱了好进屠宰场。”他们可能不会想到,这句玩笑话竟比他们司令官的预言还准确。
11月24日上午8时,“联合国军”发起总攻势。当天,麦克阿瑟由远东空军司令斯特拉特迈耶和“联合国军”总部作战处长赖特等陪同,到朝鲜前线视察。麦克阿瑟在清川江前线听取第8集团军司令沃克关于进攻计划的汇报,并视察美军,还乘上飞机,亲自到鸭绿江上空侦察。
但是志愿军隐蔽得很好,麦克阿瑟只看到被皑皑白雪覆盖的山岭。他认为“联合国军”的空中轰炸已彻底制止了中国后续部队入朝,在强大攻势面前,在朝鲜的中国军队已经弹尽粮绝,正向北“溃逃”,面临灭顶之灾。麦克阿瑟信心十足地告诉第9军军长库尔特:“你告诉官兵们,他们打到鸭绿江之后就可以回国了。我希望我的话可以兑现,就是他们可以回家过圣诞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Powered by 开云娱乐官方网站首页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